ES数字化校园   图书馆   登录

开展主题式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同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小结

作者:大同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3-02-22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要造就一支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必须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大同初级中学树立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室的观念,积极开展主题式校本研训活动,为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保证学科质量的稳步提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确定研训主题,提升教师课程智慧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研究意识,同时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学校积极构建温馨课堂,每学期都会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围绕主题各学科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主题教学研讨,使校本研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先后确定了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温馨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尊重学生个性,构建温馨课堂等研训主题,开展了相应的主题课堂教学研讨系列活动,按照理论学习——主题引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研究总结——教学反思——专业发展的运行程序,形成了一种长期的螺旋上升的运作模式。通过开展主题式研训活动,让教师能以新课程的眼光听课,以新课程的标准评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交流和研讨,使教师的课程智慧得到了提升,让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注重名师引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名师丰富的经验和情湛的教学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校校本研训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大同特级教师导师团的作用。我们让大同导师团的名师与学校青年教师结对子,实行师徒制。在带教过程中,导师们侧重于听课、互动研讨的带教方式,有目的地围绕学校研训的不同主题,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从而使青年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及时得到纠正。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邀请的大同导师团的名师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全程参与。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说课、磨课、上课、评课一系列活动,共同交流教学设计,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展示,都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丰富研训形式,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校本研训的载体是活动,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促使教师人人参与进来,校本研训才能落到实处。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专题讲座、教育教学展示活动、读书交流活动、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等丰富多彩的校本研训活动,吸引全体教师参加,共同分享经验,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1、开展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各教研组的主题研讨活动,这有利于克服教研组活动随意性强、主题不明、留于形式和实效性不强的弊端,改变个别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事不关己、参与意识差的现状。主题研讨实际就是以小问题小专题为核心的问题会诊式的教研活动,是以推进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主题”即“问题”,就是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而概括出来的问题,是教师能研究、应该研究的问题,是通过行为跟进后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凭借主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自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以来,我们帮助教师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例如: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也是最难以驾驭的一种课型。如何在复习课中牢牢吸引住学生,让复习课上得扎实有效,成为了老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索主题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原黄浦区数学教研员李建国老师参加,他为我校全体数学老师作了精彩的讲座。听了讲座,与专家探讨之后,老师们明确了初中数学复习课应遵循的基础知识习题化、知识结构系统化、训练方法科学化、温故知新深入化和查漏补缺群体化这五个设计原则,本次主题教研活动对我校数学复习备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组织主题讲座和读书交流活动

听讲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等都是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训的有效方式。学校围绕着“创设温馨课堂,构建温馨教室”的主题,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大同初级中学教师行为规范细则》、聆听心理学专家张志刚教授的班主任工作与情感素养教育心理辅导讲座等,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的师德修养,积极营造适宜校本研修的和谐氛围。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学校选择适当的书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适时反思,评析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例如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推荐一本好书活动”,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作为重点推荐书籍赠送给每位老师,教育指导和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在读书分享会上,来自各组室的7位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对如何更好地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温馨教室进行了反思;有的老师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畅谈了对雷夫老师所倡导的奉献、智慧与信任的理解,交流了营造温馨课堂的有效措施和经验。整个读书分享会气氛热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深吸引着大家,老师们都在为创设温馨课堂、构建温馨教室做出自己的努力。

3、举办主题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校本研训的主阵地在课堂,在研究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展示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我校校本研训中的一大重点和亮点。我们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平台。

例如上学期,学校围绕创设温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校本研训活动,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和研讨活动。该活动的第一阶段举行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学校特别邀请了区教研员、大同特级教师导师团的老师来担任专家评委。活动中,每位参赛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向同行和评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学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提高了青年教师自主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同组室的其他老师在聆听了参赛老师的说课内容后也是受益匪浅。活动第二阶段,由说课比赛胜出的教师进行教学比武,进行最终的PK。赛前,各教研组分别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出谋划策,学校再次邀请大同导师团的专家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专家的分析让青年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容,体会新教材编排的意图及新课标的要求,使教材得到重组,令青年教师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最后的教学比武展示周中,一堂堂集大家智慧的公开课精彩纷呈,教师们教学方法多样,课堂内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又如本学期,我校教师在市八初级中学进行了主题谈话课的展示,这也是我校长期以来开展“温馨教室建设”主题研究活动的一次成果展示。老师围绕我志愿,我快乐这个主题,与学生们共同探讨了志愿者服务的话题,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深入思考志愿者精神的内涵,通过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志愿者服务的快乐,通过与身边的志愿者现场对话,激励学生更自觉地投身志愿者服务活动。课后,市区德育专家和与会的兄弟学校班主任进行了评课交流,大家认为这节课主题明确,富有时代性,内容设计从自己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围绕主题有话可说、能说实话,形式与内容匹配,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老师们感到主题谈话课体现出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学校平时扎实推进温馨教室建设的良好成效。

通过开展主题式校本研训活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们的责任意识更强了,质量意识更浓了。我们将继续抓好校本研训,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