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校新发展为起点,以“融合创新”为工作重点,着力构建“融合党建、融心德育、融学课堂、融慧管理”平台,做好关键发展时期学校各项资源的融合工作。在大规模办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学校优质高位发展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
(一)以文化建设为灵魂,构建融合党建平台,实现学校提档升级。
1.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深度融合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教师党支部,将教师党支部建成涵养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以评选校先进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新秀教师为契机,开展榜样引领“典型赋能”行动,运用媒体展示、育人感悟等方式讲好师德故事,传承优良师德。
2.学校文化与党建品牌渗透融合
依托学校“五四精神”红色资源开展学习教育,创建“五四烽火”党建品牌,实施“先锋同志”党建项目,开展“DTC”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党建文化品牌。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将特色文化引入课堂,使“五四烽火”党建品牌有载体有阵地。
3.党员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继续深入推进二十大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除常态化组织好每月支部主题当日活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外,还通过开展“益同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参观访问等实践性社会教育活动,组织党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使党员教育锤炼党性有实效。
(二)以德育网络为载体,构建融心德育平台,促进德育实效性。
1.养成教育和学段年龄特点相渗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组织学习《学生一日常规》《中小学生守则》,并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修改《班级公约》,规范学生言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在六至九年级开展“适应融入,规范言行”“明理知行, 热爱学习”“健康向上,自信自爱”“责任在心,励志成才”等行规主题特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2.主题活动和立德树人相交融,发挥活动育人的积极作用
(1)增强爱国热情。组织开展“庆祝建国74周年”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党爱国之情。
(2)传承民族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如中秋佳节诗词朗诵赏析会、月饼制作、重阳习俗微讲座、登高赏菊等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3)发扬体育精神。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开展“放眼看亚运”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收看、关注亚运赛事。结合校内轮滑小将勇夺全国奖牌的事迹宣传,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展示自我风采。继续举办“超级演说家”学生讲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
(5)发挥示范引领。开展2023年度“新时代好少年-最有影响力学生”评选活动,展示我校学子良好风貌,引导学生见贤思齐。
3.德育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相融合,强素质、增能力
(1)优化《享趣社会》课程。组织秋季研学活动,新增共青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等研学地点并设计新的研学任务单,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公益劳动、职业体验、生涯规划,挖掘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教育课程,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索新型课程,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开展法治教育课程。加强与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模拟法庭”“道德与法律”等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能力。
4.学校、家庭、社会共携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1)扎实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充分发挥以班主任为团长和心理老师为参谋的班级导师团的重要作用,就学生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体商讨解决策略和方案。丰富师生间的沟通方式,除每月组织导师和结对学生开展散步、学科活动、游戏等交流活动,还在教室放置求助卡、分享卡、秘密卡等“心晴卡”,促进师生间积极互动,增进了解。建立电子平台,及时记录师生、家校沟通情况。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以“新锐青年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定期对5年以下的青年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做好新入职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带教工作,为其安排师德优良、经验丰富的带教导师,充实班主任后备队伍。优化考核方案,把班主任工作评价与班集体考核相结合。
(3)推动家校共育和校社合作。继续举办“志趣”家长讲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渠道,营造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良好氛围。与相关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志愿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体验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构建融学课堂平台,促进办学质量提升。
1.常规教学管理和创新课程模式相融合,实现更优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
(1)强化常规工作管理。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抓好教师备课、上课、批改、成绩反馈等工作,整合修订适于两校区融合的教学考核目标,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订新的《大同初级中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并装订成册分发教师。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与改进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考核指标。
(2)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教学新模式。以数学、地生、物理、英语、道法等学科组开展的跨学科研究案例为引领,进一步总结和推进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研究。通过自由组合方式,引导全体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跨学科融合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深化“派”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施。整合两校区的师资、场地等资源,全面规划和落实本学期“派”课程和各类社团,强调“整合”与“选择”,凸显差异性、个性化教育。共开设47门“派”课程和32门社团类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利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网上选课”管理系统,开展课程申报、学生选课、上课考勤、教学日志、学业评价等工作。完善两类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工作,通过日常巡视和检查、过程性资料呈现课程亮点和特色、学生表现等方面评选两类课程的优秀教师并给予绩效奖励。
(4)推进科学特色课程建设。依据《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积极开展以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逐步推进指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建设。推进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创新,通过区级“十百千万工程”平台,规划课后服务项目,把高质量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科学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助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5)落实区语委员办工作的精神,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倡导写规范字,用规范语。积极参与语言文字各项活动。总结学校5年以来的语言文字工作,迎接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回头看检查。
2.个人与团队相融合,提高教研和教学质效
(1)凝聚教师科研合力,赋能学校重点项目。以第四轮课程领导力项目为助推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并将个人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与学校重要项目相结合。学期初组织全员校本研修,进行课程领导力项目宣讲、案例交流和技术培训。开学后在师生问卷调研基础上,组织各教研组制订学科“双新”计划和方案,继续实施“攀登计划”,引导教师在践行“双新”理念的课堂实践中提炼经验。组织课题组研讨会,精心打磨课程领导力项目《初中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实践研究》案例,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为学校课程领导力项目发现人才、积累素材,打造课程领导力项目的人才库和成果库。
(2)质量监控重管理,培优帮困有抓手。校质量监控组加强过程管理,落实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运用极课数据分析各学科日常作业、基础练习、专项作业及考试情况。跟踪各班教学质量,定期开展分析会,通过教师个别听课、作业检查、跟踪听课、指导备课组制订并调整 “英才”培优计划。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研究对策,有效落实个性化的学困指导,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3.校内和校外相融合,促进联动发展。
(1)深化委托管理项目工作。启动第二轮委托管理第三学年工作,继续推进联合会议、联合教研、联合质量监控与分析、联合项目研究与展示的“四联合”行动。9月初开展委托管理专项活动,总结前四年委托管理实效,启动本学年委托管理项目。组织学科组带教团队、德育导师团队,围绕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命题研究、质量分析、教师培养等专题活动,确保月月有互动,让经验辐射增值。开展与金山亭新中学的英语联合教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智慧融合,促进校际交流互助。
(2)输送课程资源,加强校社联动。发挥张雷鸣校长作为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依托南京东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服务站,将学校科创及艺术特色课程输送到社区,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校社资源共享共建带来的高质量教育服务。
(四)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构建融慧管理平台,助力依法治校。
1.两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相融合,打造智慧校园
(1)整合并优化两校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针对前期调研中掌握的两校区数字化管理的差异,与区信息中心积极沟通,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校区之间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部署高效的网络设备,优化网络拓扑,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努力提高两校区后勤保障人员的实践操作及数字化管理的能力。
(2)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研究,总结智能化教学模式和精准化管理经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继续推进《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学研究》项目的实验研究。根据项目前期实践情况,完善平台使用方案,组织“墨水屏”教学展示,打磨“墨水屏”教学案例,收集各教研组数据、材料等实证研究,完成该项目的结题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绩效考核相结合,激励教师不断成长。
(1)推进师资人才岗位评聘和晋升工作。做好全校人员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方案的调整,开展2023年岗位晋升以及中、高级职称的评聘工作,启动2024年度人才招聘工作,引进高质量师资人才。
(2)管理师资队伍教育培训。指导教师完成校、区、市各级专业培训任务,确保每一名教师按时完成“十四五”教师职务培训。与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以及基地培训学校保持沟通,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有效支持。
(3)完善绩效工资管理方案。做好教工年度考核和年终人事统计工作,根据教师综合绩效考核结果,完成2023年年终绩效奖励发放工作和绩效工资额度调整。
3.安全文明与凝心聚力相融合,创建和谐校园。
(1)探索跨校区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模式。通过引入监控矩阵、人脸识别门禁、超算服务器等系统,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处理能力,让学校安全管理更有智慧。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文明城区为契机,从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文明校园活动入手,通过宣传栏、文化墙、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宣传窗口,推进文明校园的建设。
(3)实现两校区教师队伍及行政团队的紧密融合。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凝聚发展共识,促进教师队伍的思想融合。增强学校工会的凝聚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娱活动并做好“献爱心、送温暖”工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融合,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制定管理团队的职责和要求,协调各职能中心之间的关系,凝心聚力,共谋学校发展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