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 | 月球降落器】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2025年,嫦娥六号又将升空完成探月任务。
学贵有疑。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心中的困惑,怎么能让返回器稳稳地降落在地球上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了力学、工程学的大量知识。
参赛选手带着这个问题,在比赛现场化身科学家使用吸管、垃圾袋、棉绳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两两一组,合作制作一个模拟迷你降落装置,将脆弱易碎的鸡蛋置于其中。保证从3米高落下,装置中的鸡蛋不碎。
比赛开始!参赛选手们先讨论设计方案,再合作配合将设计稿变成月球降落器。除了核心概念的学习和科学思维的运用,还要注重团队合作沟通、分工协作以及合作动手等综合能力。这小小降落器,实则体现了无穷的综合素养。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一组组装置从天而降。一个个落下来的护蛋装置,有的装置轻飘飘地旋转而下,好似一片叶子,鸡蛋完好无损;有的装置则几乎是自由落体,摔到地面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咔”的蛋碎的声音。
获奖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装置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空气阻力来平衡鸡蛋和装置的重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缓冲装置,这是保证鸡蛋不会破的重要保障。”
这个活动调动了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开拓性思维的发展,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看看谁的月球降落器降落得最稳?谁的鸡蛋完好无损?
【科技活动 | 月球越野车】
月球车是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
月球表面崎岖不平,土壤非常松软,月球车的行进效率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设计的轮子便需要克服重重障碍,既不能打滑,又必须做到前进、爬坡。
月球的自转引起月面的昼夜变化,登上月球以后的月球车,最多可以连续工作14天。同学们利用太阳能转化器收集太阳的光能,通过光能发电为月球越野车发电。
科技组老师专门定制了模拟月面,引导学生在更接近真实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月球越野车运动特性试验。
在活动现场,参赛选手们亲手搭建太阳能越野小车。调整太阳能板角度、挑选合适的车轮、安装仿真摄影仪……参赛选手们各显神通,每辆小车在动力、外形等方面都是别具一格。
比比谁的越野月球车能在最短时间内通过模拟月球复杂多变的表面到达终点?
本次活动同学们将制作太阳能月球车模型,了解有关月球车及其运行原理等的知识,将所学用于实践,并锻炼了动手能力。
愿同学们在享受这场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活动的同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科技活动 | “探索太空”知识竞赛】
2022年是中国航空大年,“神舟十四”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天问一号获2022年世界航天奖……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解决建立月球基地生态环境中的关键性理论与技术问题,为建立其他星球长期居住基地解决生态生命保障问题”被列为我国空间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同学们心中都许下个航天梦——未来,我们该如何在其他上生存呢?
在经历了一轮“海选”之后,初二年级各班踊跃出一批乐学、好学的科技未来星,并光荣地代表班级组队参与“探索太空”知识竞赛复赛。
复赛分为两轮,第一轮为抢答赛。竞赛内容以中国载人航天基本情况、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等航天知识和热点事件为主。参赛队员精神饱满、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比赛分数此起彼伏,答题过程扣人心弦。
第二轮为班级展示,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各科知识,3人为一组合作设计了一个可实现“零能耗”的生命保障系统,真正支持探测、研究和旅行。这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
各班同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安全保障、科学研究等角度展开阐述,以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表述赢得了满堂喝彩,展示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科学素养。评委从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环保性等角度对“零能耗”的生命保障系统进行评价。各代表队竞赛现场气氛热烈。
【科技活动 | 观看《“长征”出征》】
2019年4月20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了第100次发射,研制人员在发射当天,为这枚劳模火箭,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中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火箭,发射100次意味着一个火箭走向了成熟。
在科技节期间,每天中午向全体师生转播CCTV频道《“长征”出征——火箭“劳模”》节目视频,将深奥的前沿科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展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航天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以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中国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观看完视频后,同学们纷纷感叹,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它是一部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历史,更是一段扬眉吐气、壮我国威,助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探索无际的星辰大海,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积极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坚定不移地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希望大同初的学子们不要辜负当下的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将科技融入生活和学习中,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创新引领发展,探索永无止境。科技节虽已落幕,创新探索的种子却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
同学们,在未来日子里,请继续在科技中找寻乐趣、发现真理,勇敢地去追梦吧!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感谢每一位支持科技节工作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全情投入。